無論南方,還是北方,都已經進入了大人小孩都要添衣加被的保暖時候了。這段時間,寶媽們千萬要警惕寶寶發生捂熱綜合征。捂熱綜合征多發于1周歲以下的嬰兒,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。 因為大人的“我怕孩子冷,得給小孩多穿多捂”造成的悲劇,每年都在上演: 2018年3月浙江一名42天的男嬰不知是被被子還是大人的肢體壓到了,從而發生了“蒙被綜合癥”,等二天早上被親人發現,早已沒有呼吸心跳。 2018年1月,桂林名一名僅2個月大的嬰兒因“蒙被”防寒窒息死亡。 2017年2月15日凌晨,在湖南省兒童醫院,來自益陽四個月大的女孩朵朵,患上捂熱綜合征,由于病情過于危重,家長悲痛地簽字放棄治療。 這樣的新聞令人痛心扼腕,只要掌握一定的常識,嬰兒捂熱綜合征完全可以預防和避免。 今天來給大家科普一下“捂熱綜合征”,希望不要讓悲劇重演。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 ▎捂熱綜合征是什么? 捂熱綜合征也稱蒙被缺氧綜合征,高發于1周歲以下的嬰兒,從醫學角度來解釋,它主要是家長給寶寶穿蓋過多或捂悶過久,引起嬰兒缺氧、高熱、脫水、抽搐昏迷乃至呼吸、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癥。 捂熱綜合征的主要表現:寶寶在捂熱較長時間后,會出現高熱或超高熱(體溫可達41℃~43℃),全身大汗淋漓,衣被濕透,脫水,面色蒼白,哭聲低弱,拒絕吃奶等情況。 捂熱綜合征危害大:據統計,嬰兒捂熱綜合征的死亡率為17~30%。生存下來的病兒中,大約12%可能發生腦性癱瘓、智力落后和癲癇等嚴重后遺癥。 ▎捂熱綜合征的治療方式 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高熱、大汗等捂熱表現,家長應該首先去除捂熱源,撤離高溫的環境。 注意:這種情況的發熱絕對不可以用退熱藥,退熱藥會調節體溫中樞,讓寶寶發汗,增加散熱,而此時處于缺水狀態的寶寶是不能發汗的。 讓寶寶盡快呼吸到新鮮的空氣,迅速給氧是治療的必須手段,可以改善機體缺氧癥狀和呼吸狀態。 此外,患兒高熱大汗后使體液大量丟失,會引起脫水和酸中毒,因此必須積極補充水分,糾正酸中毒,可采用靜脈補液。 一旦寶寶出現捂熱綜合征,父母在去除捂熱后應及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救治。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 ▎如何預防嬰兒捂熱綜合征 ✔穿衣蓋被要合理 雖然冬季保暖很重要,但是對于寶寶來說,卻不宜穿、蓋得過多。 想給孩子穿得對,要懂得判斷孩子冷熱:很多人會通過摸孩子的手腳判斷孩子冷熱,但其實是不對的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摸寶寶的頸后部進行判斷,摸著背心溫熱又不出汗,是最佳的狀態。 想了解詳細原理,寶媽們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:天冷了也別急著給娃亂加衣,判斷寶寶冷不冷摸這里才正確! 穿衣建議: 一歲以內的孩子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(同等厚度的衣服)。 一歲以上的小朋友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,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。 盡量給孩子穿得寬松些,小孩子的手腳好活動,不建議給孩子穿打底褲這一類太過緊身的衣物。 ✔確保嬰兒睡眠安全 家長們千萬要注意嬰兒睡覺時勿蓋過嚴過多,勿捂蓋頭部。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: 第一,孩子的床除了墊子、被子,不要放太多其他的物品,避免這些物品對小孩的呼吸系統等安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; 第二,推薦家長跟孩子在同一個房間睡覺,但是不要在同一張床上睡覺,這樣子既可以照顧到孩子,又可以避免父母入睡后不慎將被子捂住孩子的頭部給孩子帶來危險。 許多哺乳媽媽覺得與寶寶同床便于照顧寶寶,但其實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。寶寶一哭,媽媽就給奶吃,有時寶寶含著乳頭就睡著了。 寶寶含著乳頭睡覺,乳房很容易堵住嬰兒的口鼻, 影響其呼吸。 此外,母嬰同床睡眠呼吸時,成人肺活量要比寶寶大很多,大量的氧氣被大人奪去。 相反,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卻被寶寶回收了,寶寶可能整夜處于供氧不足、二氧化碳彌留的小環境里,使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,對發育極為不利。 ✔保證室內通風 許多人會因為冬天寒冷,所以將門窗緊閉,但其實這也是一個潛在的危險。 有實驗證明,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開空調兩個小時后,室內菌群就是普通房間的兩倍,空氣質量也迅速下降。 所以,白天每3~4小時開一次窗為標準,每次15分鐘左右是比較合適。特別是開了空調暖氣的,一定要注意室內的定時通風。 寶媽們也可以使用加濕器,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均衡。 ▎小編說: 幼小生命的消逝總是讓人心痛,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卻因為大人缺乏育兒常識而發生了,更會給父母帶來揮之不去的傷痛。 不要讓悲劇重演,普及育兒知識,提倡科學育兒,希望孩子們都能健健康康地長大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