④減輕腦水腫:對腦型病例應(yīng)及時使用脫水劑甘露醇,加地塞米松靜脈推注或快速靜脈滴注。 ⑤控制感染:及時作藥敏試驗,合理使用抗生素。在藥敏結(jié)果出來以前,一般首選喹諾酮類藥物如環(huán)丙氟哌酸靜脈給藥,但因此類藥可能會影響幼童骨骼發(fā)育,療程不宜過長.一般為5-7天。還常用頭孢菌素,如頭孢哌酮、頭抱氨噻肟控制感染。 ⑥降溫:可用萊比林、撲熱息痛、萘普生等降溫,也可冷鹽水灌腸、物理降溫。 中醫(yī)治療 1、濕痢疾 治法 清熱燥濕,調(diào)氣行血 方藥 芍藥湯加減 方中黃芩、黃連清熱燥濕,解毒止痢;大黃蕩熱去滯,通因通用;木香調(diào)氣行滯;當歸、芍藥、甘草行血和營,緩急止痛;肉桂辛溫,反佐芩、連。大黃之苦寒,共成辛開苦降之勢,以散邪氣之結(jié)滯。痢疾初起,去肉桂,加銀花、穿心蓮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力。有表證者,加荊芥、防風解表散邪,或用荊防敗毒散,逆流挽舟。兼食滯者,加萊菔子、山楂、神曲消食導滯。痢下赤多白少,肛門灼熱,口渴喜冷飲,證屬熱重于濕者,加白頭翁、黃柏、秦皮直清里熱。痢下白多赤少,舌苔白膩,證屬濕重于熱者,去黃芩、當歸,加茯苓、蒼術(shù)、厚樸、陳皮等運脾燥濕。痢下鮮紅者,加地榆、丹皮、仙鶴草、側(cè)柏葉等涼血止血。 2、寒濕痢 治法 溫化寒濕,調(diào)氣行血 方藥 胃苓湯加減 3、疫毒痢 治法 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 方藥 白頭翁湯加減 4、虛寒痢 治法 溫補脾腎,澀腸固脫 方藥 真人養(yǎng)臟湯加減 5、陰虛痢 治法 養(yǎng)陰泄熱,清腸止痢 方藥 駐車丸合黃連阿膠湯加減 6、休息痢 治法 益氣健脾,調(diào)氣導滯 方藥 參苓白術(shù)散加減 如果寶寶患了痢疾,爸爸媽媽除了遵醫(yī)囑之外,還要給寶寶多一點的照顧,注意飲食和穿衣保暖等等,才能讓寶寶盡快康復(fù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