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上一直流傳這這樣一句話:爸爸帶娃,活著就好了。讓人感到非常啼笑皆非,爸爸帶娃真的有這么夸張嗎?不談段子,爸爸帶娃,有哪些地方可以學習的呢? 圖片來源:新浪微博 一、爸爸帶娃:抓大放小 知乎有網友分享,自家老公和自己帶娃時的不同特點,作者認為,她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總是格外上心,例如衣服擺放不整齊啦,進門沒有好好洗手啦,但是輪到爸爸帶娃時他就對這些問題不太關注,一開始媽媽也覺得爸爸帶孩子實在太“粗糙”了。 但過了一段時間,她發現老公雖然不太計較一些細枝末節,但是很懂得在玩耍時鍛煉孩子的協作能力,講故事時與其回應孩子“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”,他更側重和孩子捋清楚故事的發生過程,來龍去脈,對孩子的邏輯思考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。 這位媽咪很感慨,她認為這可能是一般情況下男性和女性思考特點決定的,媽媽們會更加細膩,注重細節;爸爸會更注重大局觀,屬于“抓大放小”的特點。 二、媽媽更注重孩子的人品、性格培養 前面說到,爸爸對孩子的邏輯與大局觀的形成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,而媽媽相對來說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里,媽媽更希望將孩子培養成一個上進、人品優良的孩子。 也就是說,媽媽是偏向于對孩子人格豐滿的塑造,是“軟性”的。 回到文章開頭,網絡流傳的段子“爸爸帶娃,活著就好了”,其實玩笑之下也有一定的道理。 爸比教會孩子生存技巧,媽咪教會孩子生活的本領,互相補充,不可或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