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小的時候,車不像現在那么多,電子設備也還沒那么先進,周圍都是熟識的鄰居,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呼朋引伴,在大街小巷玩耍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,現在的兒童大部分生活在人多車多的城市,戶外活動比以往少了很多,孩子接觸到的東西就少了。并且為了孩子日后的競爭力,父母們會更注重發展孩子的語言、藝術等能力,卻忽略了感覺統合能力。究其原因,在于對“感覺統合”這一概念的不了解。 - 什么是感覺統合? 感覺統合,簡稱感統,指大腦對前庭覺、觸覺、本體覺、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別、分類、解釋和整合,并依據既往經驗,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。在我們日常生活、學習時做出的反應都與感統功能有關。 根據調查顯示,將近50%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,其中重度失調者占10%!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- 感統失調的表現是什么? 一、聽覺統合失調: (1)聽覺反應不足:孩子傾聽事物的速度及反應能力較慢;語言學習、表達能力較弱;無法同時接受多個指令;容易忘記交代過的事等。 (2)聽覺反應敏感:很小的聲音也覺得嘈雜;無法過濾不必要的聲音,易分心;常感覺聽到有人在叫Ta名字;對于某些聲音特別敏感,情緒不穩定,易緊張等。 二、前庭覺統合失調: (1)前庭傳導不暢:好動,注意力無法集中;方向感不強,左右不分;重心不穩經常跌倒;語言發展遲緩,表達能力有限等。 (2)前庭抑制不良:強烈拒絕不同運動,也不喜歡蕩秋千、滑滑梯等;行動緩慢做事遲疑;容易暈眩、失重、恐高等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三、本體覺統合失調: 大運動能力差,動作笨拙;精細動作能力差,如穿脫衣褲、系鞋帶、扣紐扣等動作緩慢笨拙;語音不全、口吃;生活中常有挫敗感,不敢表現自己,缺乏創造力等。 四、觸覺統合失調: (1)觸覺敏感:難以適應外界環境,不合群;喜歡固定的東西和動作,排斥學習新的內容;強烈抵制別人的觸摸;對大風大雨等天氣情緒敏感,容易焦慮等。 (2)觸覺遲鈍:對疼痛反應慢,甚至意識不到受傷;喜歡咀嚼非實用的東西,如頭發、指甲、鉛筆等;對臟東西弄臉上也毫無感覺;攻擊他人或小動物時不理解他人的疼痛感等。 ……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感統能力和兒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如果感統失調,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兒童的認知能力、適應能力等。但是,感統失調并不是病,如果兒童中了一個或者好幾個也不一定就是感統失調。要想知道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,必須到醫院檢查。 寶爸寶媽們這時候就有疑問了:要如何鍛煉寶寶的感統能力,才能盡量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呢? 別擔心,爸爸媽媽們平時可以和寶寶一起在家玩玩感統小游戲,既可以以此來訓練寶寶的感統能力,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呢。 游戲1:追蹤游戲 0-6個月的寶寶視覺跟蹤和聚焦能力比較差,對于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些色彩明亮或圖案明顯的玩具或圖片,比如黑白卡、公仔等,甚至是自己的手機殼也可以,把物品放在寶寶30cm的范圍內緩慢移動,讓寶寶跟著看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游戲2:搖晃游戲 7-12個月的寶寶喜歡抓拿并搖晃玩具。可以收集或制作一些在搖晃時會發出聲音的物品,例如可發出聲音的塑料充氣玩具或裝有豆子的塑料瓶,給寶寶拿在手里搖晃。 游戲3:傳球游戲 對于1-3歲的寶寶,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面對面坐著,互相推球給對方接,一開始可以讓另一位成人在寶寶那邊協助,慢慢培養寶寶有接球、推球的意識。 游戲4:跳格子 3-6歲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運動能力,爸爸媽媽們可以粘一些帶有數字或不同顏色的紙在地面,指示寶寶跳到一定的數字或顏色的紙上,以到達終點為勝利,兩個人還可以比賽哦。 0-3歲是感統能力的萌芽時期,3-6歲是感統能力發展的黃金期,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關鍵時機,培養好寶寶的感統能力。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的感統游戲方法和相關知識,歡迎掃碼查看哦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