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79歲癱瘓母親被兒子活埋進廢棄墓坑內#這個新聞,大家應該都有耳聞。母親節剛過,樂媽來給大家聊一聊。 截圖來源:微博@頭條新聞 都說養兒防老,辛辛苦苦拉扯孩子長大,就是為了想在自己年邁多病的時候,得到孩子的照顧,可這位79歲的老母親,卻被自己的兒子生生活埋了! 老人被整整埋了3天,還是因為兒媳發現不對勁,報警后才找到的。 要不是有視頻有真相,故事會都不敢這么編。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 就在網友紛紛氣炸、站起來怒罵的時候,這個被埋的母親卻發聲為兒子辯解了,還謊稱是自己爬進去墓穴的。 這下網友們又是氣憤又是哀嘆,對這個母親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味。 這個新聞陸續還有很多邊角料扒出,像是這個母親在兒子12歲的時候就改嫁離開了,此后一直跟二兒子住,去年才搬回跟這個大兒子一塊住的。 這個兒子的家里也沒有窮到就被這個癱瘓的母親拖垮了,照顧母親的時間也沒有到“久病床前無孝子”的地步,而且,照顧的活兒多半還是兒媳在做…… 等等這些,這里都不再深究,因為,不管是何種原因,就算是母子之間有仇,“活埋”都超出了人性的范疇,這是在犯罪! 樂媽今天想借這個“活埋母親”案,跟大家聊一聊 “養兒防老”的事情。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 01 養兒,不是在投資 我國有句古話說:“百善孝為先,父母之命大過天”,就是說,父母在孩子面前,擁有著絕對的支配權力。 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方向,可以決定孩子的婚姻大事(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),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生死(父要子亡,子不得不亡)。 受這些思想幾千年的洗禮、熏陶,父母是孩子主導的想法已經烙印在萬千父母的心里。 時至今日,很多父母養孩子,依然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,是自己的附庸,是實現自己目的或者未能完成夢想的“工具人”。 他們養孩子就像是在投資,對孩子的好和培養都會計算成本,然后以這個投入去要求孩子滿足他們的目的,順從他們的想法,用曾經對孩子的好去綁架孩子,讓孩子永遠在自己的操控之下。 樂媽有一個發小,琪琪,是家里的獨生女。我在玩泥巴的時候,她可以去學畫畫。我只能纏著爺爺學學拉二胡,她可以去學彈鋼琴。我們都很羨慕她! 但是,她說,她經常不覺得快樂。因為她媽媽對她交朋友管得很嚴,學習不好的,家里條件不好的同學,都禁止琪琪去交往。 高一的時候,愛文學的琪琪很想學文科,但是她媽媽說,理科好就業,就直接幫琪琪填了分科表,選了理科。 高考前,琪琪說,她對大學最大的標準,就是選一個離家遠遠的。那年,她明明高出我們本地本科分數線20多分,卻還是收到了本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因為,她媽媽把她的志愿給改了。 畢業后,琪琪跑去北方工作還沒一年,被她媽媽逼著回來考了公務員。她曾經交往過一個西北的男朋友,也因為她媽媽堅持反對而作罷。 琪琪曾和她媽媽大吵過,她媽媽說:我辛苦養你這么多年,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錢,那么多精力,不是讓你離開我們嫁出去的。你跑那么遠,我老了等誰來養啊! 琪琪的媽媽甚至還有一本賬單,里面記錄了琪琪從小到大的各項花費。琪琪曾說:如果知道那些“好”都是這樣的結果,那我寧愿都不要。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 02 生養孩子,并不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都說養孩子壓力大,但如果父母以投資要求回報的心態去養孩子的話,那么,那個孩子的壓力也絕對不會小。 還有的父母,自己沒有盡到對孩子的責任,卻心安理得的去要求孩子對他盡責任。他們生兒就像養個金雞,沒見他怎么喂養金雞,卻只知道追著金雞要雞蛋。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《我是余歡水》,男主角余歡水的父親就是這樣。年輕時,家暴老婆,拋妻棄子,老了就只知道找余歡水要錢,不給就鬧。 還有之前周立波強行要女孩認親的事件:女孩的父母在女孩出生就選擇了拋棄,等女孩長大成人過得好好的,又來要求女孩認他們親,之后就可以順理成章要贍養費。 當然,樂媽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不是那樣的吸血鬼,但是,我們也要重新思考“養兒是為了什么”這個命題了。 如果只是為了養個兒子來養老,養個女兒來賺錢,或者說是完成自己沒有做到的夢想,那么,可能你的孩子都會叫你“不如不生”。 你看,現在多少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矛盾導致孩子自殺的悲劇,多少惡劣的親子關系,都跟父母在育兒的心態上不端正不平衡有很大關系。 我們生孩子,不是把孩子看成我們生命的延續,而是要知道,孩子是一個新的、獨立的生命體。這樣,我們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、健康的、持久的親子關系,才能雙方開心的做到父母撫養孩子,孩子贍養父母。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 03 父母的人生,不應只有孩子 為什么我們的父母總是忍不住去干涉孩子的生活? 因為,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、精力實在是太多太多了!多少父母的生活里,一切都是為了孩子,為了孩子的一切。多少父母的一生就是為了孩子而活! 從備孕開始,孕期營養、胎教,到孩子出生后的各種營養、早教,上學、學才藝,交友等等,孩子成長的20年,父母可以為了孩子縮衣節食,為了孩子咬緊牙關給最好的,為了孩子甚至過不下去了也不離婚,為了孩子甚至自己住院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要耽誤孩子學習……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大學畢業了,又要操心孩子的工作;工作穩定了,要操心孩子成家,為了兒子娶老婆,很多父母砸鍋賣鐵、傾家蕩產還要欠外債;成家了,又開始催生;生了,父母又要開始一個輪回——帶孫子!!! 多少父母等熬到孫子長大,這一生也就快過完了,多少父母,甚至都等不到孫子長大,一點自己的世界都沒過,人生就匆匆結束了! 父母為孩子付出到這個地步,怎么能忍住不去干涉呢? 可惜,父母越是忍不住要去干涉,和孩子的嫌隙、矛盾就會越多,孩子能念父母的老就越少。然后,父母就越會覺得痛苦,認為孩子不孝,然后更加暴躁,親子關系更加不好,因此陷入惡性循環! 不是你的孩子不孝順,是你給他的壓力太多了!你對他的干涉太多了! 都說距離產生美,親子關系也是如此。越是這樣操勞一生,越是沒有邊界的干涉,你們的關系往往越很好長久友好的相處。 所以,父母們,是時候扭轉這種“人生只有孩子”的思想了,該為了自己而活了。 試想,如果你在撫養孩子的時候,盡心盡力,把他當成終究會飛走的鳥兒,保持平常心,等他長成之時放他飛翔,然后賺的錢自己存著,全心全意過好自己的余生。 你因為有自己的愛好和事情,所以你不會閑著沒事就去干涉孩子的生活,你有你自己的人生,你和孩子之間就有了美的距離,你們聚在一起時,其樂融融,盡享天倫之樂,分開時,你也可以自得其樂。 那么,你和你的孩子不僅關系會更親密,而且還可以成為朋友。等到你需要照顧的時候,你有存款治病,不會把所有重擔都壓在孩子身上;你也可以找個護工或者去養老院,不會成為孩子家里的那個“負擔”。 這樣的晚年,你可以去做一些以前自己沒有做的事情,比如到處旅游;你可以閑下來拾起自己的愛好,比如養花;你也可以好好想想自己的一生,想著怎么可以讓它再豐富一點,遺憾再少一點。 不比成日困在帶孫子、和兒子兒媳吵架的雞毛生活美好很多嗎? 人生說短也挺短的,所以我們需要繁衍,以代代相傳。雖然孩子是你生的,是你養大的,他可以是你生命的延續,但絕不是你的附庸。 他跟你一樣,都是獨立的個體。 在他小的時候,你盡責撫養他;在他要飛的時候,你成全他……不要覺得“養兒防老”是正確的,當你真正喜歡小孩、想要小孩的時候,生養孩子,才是值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