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回家過年,當媽的不怕路途艱難,就怕熊孩子high過頭,吃喝過度、休息不規律;又怕熊親戚,打著“關心”的旗號搞事情……過年放假都不得安心,甚至比上班還難。 但是,比起上班,喬媽還是寧愿好好享受這個年。沒法子,那就看看這份《春節帶娃指南》了,看看怎么應對熊孩子和熊親戚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第一章:撒播打滾也沒用,安全第一 「哥哥,好無聊啊!」 「走,哥哥帶你去玩鞭炮」 ???慢著,別說不少地方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,更何況每年小孩把鞭炮扔進井蓋引起的傷亡事故還少見嗎?咱玩玩仙女棒就好了。 「我們來玩雜技~」 「怎么玩?」 「我把花生扔給你,你用嘴巴接。」 別別別,萬一被花生噎著怎么辦。隔壁家小孩你乖,乖乖坐下我給你們放《海底小縱隊》。 「安全座椅太占地方了,弄開它還能坐多一個人,我抱著孩子吧」 「七姨婆,這孩子分量可不輕,安全座椅才搞得掂」 春節出行,車里的座位經常不夠,別為了騰出一個位置就不用安全座椅了。捍衛安全座椅,絕不能退讓! 指南攻略: ✔ 時刻盯著娃,寧愿孩子哭也不讓他們獨自玩鞭炮。 ✔ 玩鞭炮,一定要有大人看著,不要將鞭炮投向下水道、化糞池、加油站、車輛等易燃易爆場所、物品。 ✔ 海姆立克急救法,任何一個家長都要學會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第二章:寶媽春節大難題——與熊親戚battle 「叔叔親一個?」 「不了不了!叔叔不約!不約!」 如果有人逼著娃叫叔叔叫阿姨,以及不斷地考察戶口「你叫什么名字?」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?」「你幾歲呀?」……這時,你可以及時動用所有智慧靈活應對,為娃找臺階下。 「告訴阿姨,你今年幾歲?」 「今天早上和大伯母三舅公小姨父三姨媽都說了,孩子快三歲啦。」 發現有親戚開始進行「高危逗娃行為」,立馬帶孩子逃離現場。 「來,叔叔抱你坐飛機飛高高~」 「誒?奶奶好像叫吃飯了,走走走,咱去奶奶那兒看看去。」 此外,不少長輩似乎對喂娃吃東西有一種特別的執念,該吃的不該吃的都想給孩子喂。 這個時候,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你縱有千言萬語,也要匯成一個字——不! 大伯:酒量要從小開始培養,來大伯這,嘗口酒。 你:娃毛還沒長齊呢,喝不了酒,讓爸爸代喝吧。 指南攻略: ✔ 嘴巴要甜,情商要高,得體又不失禮貌地轉移話題。 ✔ 察覺局勢不對,趕緊帶娃跑!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第三章:守護健康,規律飲食作息不能丟 「放鞭炮咯~」 「凌晨1點了還放鞭炮?!」 「這個鞭炮是有多大?一分鐘了還沒放完!」 深夜放鞭炮?說是說了,捂著孩子耳朵也擋不住這聲音!熟睡立刻被嚇醒,還嚇哭。自家提早說明深夜不放鞭炮,隔壁家的管不了,關好門窗,能少點聲音就少點聲! 「隔壁八嬸回來了,帶著孩子我們去拜年」 「媽,都晚上9點了,八嬸要休息。你別急,我現在就去跟八嬸約明天10點拜年!」 走親訪友比拜訪客戶還拼,別急,我們約好時間安排每天拜年行程。 「大寶,來,這里有餅干、糖、腰果,還有汽水。吃啥盡情拿」 「別看你媽眼色了,大姑護著你」 謝謝關心,孩子吃很飽了。走,媽媽帶你去外面找表哥玩。 指南攻略: ✔ 自家深夜不放鞭炮,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盡量擋外面的鞭炮聲。 ✔ 回家就說清楚孩子的作息時間,不要因為任何事晚睡。 ✔ 零食控制好攝入量,不想孩子吃太多零食,就出去玩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一份《春節帶娃指南》怕是hold不住熊孩子和熊親戚,提煉兩點:一要自己“執生”,二要立場堅定。 就算做好萬全準備,提早兩天回家幫孩子調整生活作息。不然孩子晚上生龍活虎、上學有節后綜合征……這節后的日子怕是更難過咯。 想多都難過,算了,還是開開心心過個年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