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樂媽看了個奇葩的新聞真實讓是不禁捏一把汗。 四川一位老奶奶的貓被困在四樓陽臺,老人從五樓將男童放到四樓營救貓。 男童被繩索緊緊纏繞站在四樓陽臺邊角,搖搖晃晃地將貓放入袋中后被樓上的人接力拽回。 當時,附近的鄰居也對老人一個勁的說:“危險!快拉上來!” 然而,所有勸阻都沒有沒有遏制住老人的行為! 看到這里,樂媽真是佩服這位老人對孫子的狠勁,到底是貓重要還是孫子重要呢?簡直上演了一出“孫子不如貓”系列…… 老人家做出如此危險的行為,真是難為了孩子能長到現在這么大。 這好歹孩子是安全回來了,可要是老人力氣不夠沒抓緊怎么辦?繩子撐不住孩子的重量怎么辦? 真要是發生危險,該怎么對得起孩子爸媽? 看了這心驚膽戰的畫面,樂媽不得不提醒大家要敲響警鐘! 因為家長缺少安全防范意識而讓孩子產生的沉痛代價,我們不能忽視,更不要讓孩子輕易去涉險。 01 心大的家長太糟糕! 最近,上海某爸爸帶女兒丟垃圾,結果女兒也“丟”了的新聞火了。 一同去丟垃圾的父女,丟完后,等爸爸久久回過神來,才發現女兒不見了! 好在有好心市民和警察的幫助,最后該爸爸成功在警察局找回了女兒,也是萬幸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丟垃圾能把女兒給弄丟,樂媽還是第一次聽見。這爸爸當的也是夠奇葩、夠心大~ 還好孩子太小,不懂事,要是懂事還把她弄丟了,肯定免不了孩子的靈魂拷問,“爹,我是你親生的嗎?” 說完以上在心大家長手里幸免的孩子,我們也得說說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。 鄭州一位3歲的男童不幸墜樓身亡,而在男童遇險時其家人卻還在吃火鍋。 父母帶著孩子來自助店里吃火鍋,本應是個溫馨時光,可是家長卻沒注意到男孩起身說要去玩時的危險。 男孩獨自一人轉轉悠悠來到電梯間,乘著電梯到了5樓。他在5樓攀爬一個紙箱時從窗臺墜落,砸在人行道上當場死亡。 男孩發生意外時,享受著美食的家長全然不知,等到想起孩子起身尋找時已經釀成悲劇。 短短幾分鐘的時間,一個幼小的生命就這樣離去。 如果家長制止孩子離開座位,如果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出去玩,如果家長能及時去尋找自己的孩子,會不會這樣的悲劇就不會出現? 可惜沒有如果,對于心大的家長來說,一切都于事無補了。 還沒等我們緩過來,一名10歲的男孩從30樓墜落身亡了。 雖然案件還沒有調查清楚,但身為家長沒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,令其發生意外,難辭其咎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有關資料顯示,我國0-14歲兒童死亡的原因中,意外傷害已占到了第一位。在全部死亡兒童中,三分之一是由意外傷害引起的。 而由于意外傷害導致的致殘兒童,全國已有175萬之多。這個數字,近乎每年都在增加。 無論孩子多大,家長們都不能掉以輕心。冰冷數字的背后,多少孩子發生意外,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長的疏忽。 家長們,請不要再對這些意外事件不以為然。 02 為人父母,請多一些警惕 相信每個做家長的,都不愿看到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給孩子造成傷害。 然而那些讓人心碎后悔的事情,卻還在不斷發生。 中國青年報社在2017年做了一個社會調查:其中95%都受訪者都認為身邊存在“馬大哈”父母。 60%-65%的人發現年輕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自顧自玩手機,不關注孩子,認為年輕父母對對風險評估不夠。 另外,在這項調查中,有53%的受訪者支持對父母監護的“失職行為”進行法律制裁,大部分人都認為: 孩子沒看好,確實怪父母。 太多家長都是欠缺的:我們會低估傷害的嚴重性,也意識不到危險的日常化。 一名國際安全防衛學院的老師說,他對“安全”的理解是: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,只是一個概率問題,而安全意識就是懂得如何把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。 父母的安全意識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身安全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而心大的父母身邊處處可見: 有的自顧自的玩手機忽略了身邊的孩子; 有的開車讓孩子坐到駕駛位還向周圍人炫耀; 有的抱孩子上電梯連扶手也不扶; …… 或許是很多人覺得,新聞里的事故壓根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,對各種安全隱患沒有一丁點兒戒心。 樂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百分之百安全的,可“零概率事件”不斷地在發生,為人父母的我們就應該多一些警惕,多一些風險意識。 在意外面前,不論孩子和成人,我們遠比想象中更脆弱。 03 培養安全意識,刻不容緩 千難萬難,不如帶孩子難。 為人父母,應該是世上最艱難、也最具挑戰的職業了。 那么,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呢?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①利用道具引導孩子 從身邊故事開始引導孩子,什么是“危險”不能做的事情!然后把“危險”這個詞深刻印在孩子心里。 除此以外,我們還可以借用一下道具,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: 利用繪本,告訴孩子這是假丑惡; 利用安全科普片,告訴孩子危險不可靠近。 ②做實驗示范 很多時候,我們給孩子告誡了許多注意事項,孩子還可能處于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,針對一些危險性行為,我們也可以試著用實驗示范給孩子危險而逼真的畫面。 比如拿一顆雞蛋,在家里從高處扔到地上,告訴孩子:看,如果你總是喜歡爬窗戶,你可能就會像碎雞蛋這樣粉身碎骨。 當然,我們在提高孩子安全意識的時候,家長的自我模范作用也不可忽視。 有媽媽說,孩子出生后,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長在孩子身上。 樂媽從來不覺得這句話夸張,我們照看孩子,真的半點不能粗心大意,更不能人為地制造悲劇! 像玩手機而忽略孩子,憑自己無知帶著孩子送命等行為真的要怪父母。 俗話說,不怕一萬,就怕萬一。 窮養富養,都不如你細心養,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全心全意,沒有絲毫粗心大意。 惟愿每個孩子都能安全長大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