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出生以后皮膚黃黃的,但是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,新生寶寶退黃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呢? 首先,要了解新生兒黃疸產生的機制。新生兒黃疸是因為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是一個缺氧的環境,為了保證胎兒對氧的需求,胎兒會生產大量的紅細胞。當孩子出生后開始用肺呼吸就不需要這么多的紅細胞,于是紅細胞就會被破壞掉,再加上紅細胞的生長周期是短的,所以血液里頭有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后的膽紅素。這些膽紅素需要經過肝臟處理,但是孩子這個時候的肝臟功能亂且不完善,處理不了這么多的膽紅素,就會出現新生兒黃疸,一般出現在寶寶出生后兩天到十四天。 新生兒黃疸最早出現是在鞏膜上,就是平常我們常說的白眼珠上出現,緊接著是他的面部、頸部、胸部、腹部,然后是四肢。一般情況下如果出現在孩子的顏面部和眼睛白著的,即鞏膜發黃,就是輕度的黃疸。如果出現在軀干上黃,一般是中度黃疸。如果發生在四肢的黃疸,那就是重度的黃疸。對于新生兒黃疸來說,如果是輕度和中度的黃疸,是會自然消退的,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著急。處理的方法,一是增加喂奶次數,讓孩子多吃;二是促進排泄;另外及早建立他的腸道菌群,也就是及早建立起來微生態平衡,這樣都有助于黃疸消退。 新生兒黃疸,如果檢查血膽紅素是在十五毫克每分升,這種情況下還是鼓勵孩子多吃奶,不建議停母乳。如果血膽紅素是每分升十五到二十毫克,建議一定要停三天母乳,然后進行光療,在停三天母乳的階段建議媽媽按時擠出母乳,可以用配方奶來喂養寶寶,三天以后可以繼續再吃乳母,在這個階段黃疸可能會有反復,但是它不會升在原來的水平上,會逐漸消退。對于早產兒來說,如果發現膽紅素血膽紅素達到了每分升十毫克以上,就要及早處理。 另外在新生兒黃疸發生的過程中,如果發現孩子精神萎靡、哭鬧得厲害,或是除了精神萎靡以外還特別的煩躁而且全身也鼓著的情況,建議及早去醫院檢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