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媽后,最美好的一件事莫過于每天早晨走進孩子的房間,輕輕在孩子耳邊叫醒他。 不過,要是這時你摸到孩子的衣服是濕的,被子也是濕的,你一定會很崩潰:“我的天,孩子尿床了!” 打住!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咆哮!諸如“尿床了,你羞不羞”、“你多大了?還尿床”這類話,還是放在心里說就好了,更不能在孩子尿床這事當成笑話一樣跟周圍的人講。 因為孩子尿床這事有點“古怪”,大人越是表現出不滿,孩子尿床的情況就會越嚴重!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
尿床本是小事,但處理錯了后果很嚴重 樂媽小時候有個伙伴,偶爾尿床了,每次都會被奶奶當做笑話一樣跟別人講,結果整條街的鄰居都知道了,讓她十分難堪。 每天放學快走到家門口時,她都恨不得周圍的人都消失,這樣就不會有人向她投來異樣的目光了。 這種焦慮一直糾纏著她,中間還看過不少醫生,仍然不見緩解,直到小學畢業了仍然會尿床。 很神奇的是,快要上中學時,她和爸爸媽媽搬到了新家,不再和奶奶一起住了,周圍都是新鄰居新街坊,再也沒有人知道她的“尿床史”了,這讓她有種“重獲新生”的感覺,竟然在一個暑假之內就戒掉了尿床這個壞習慣。 可見,尿床這事真不能責怪孩子。 孩子的情緒非常敏感,尿床后如果被父母責怪、嘲笑、謾罵,只會加深孩子的焦慮,使孩子越來越難以擺脫尿床的習慣,甚至到青少年階段,仍然會尿床。
淡定,其實孩子尿床很常見! 孩子尿床這事很普遍,在3歲之前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尿床。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,大約20%的5歲孩子,10%的7歲孩子和5%的10歲孩子依然會尿床; 而著名醫療機構梅奧診認為:7周歲之前,尿床都屬于正常。 甚至有超過3%的12周歲的孩子依然偶爾會畫個地圖……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所以,如果你家寶貝會尿床,真的不用太放在心上,沒準你啥都不說,該洗的洗,該換的換,孩子慢慢就不再尿床了。 絕大多數情況下,想要減少孩子尿床,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是最重要的。
孩子為什么會尿床? 孩子尿床,多半和以下這些原因分不開: 1、膀胱發育還沒成熟,儲尿的能力不如成人。 2、晚上睡覺前喝了過多的水,或者吃了含水量比較多的食物。 3、生活壞境的影響,如搬了新家,或換了照顧者。 4、孩子生病,或壓力太大(比如開學)。 5、孩子心理上認為得不到父母的喜愛,失去關注。 6、有尿床家族史,爸爸、媽媽,或家里其他人小時候也有同樣的情況。
孩子尿床了,爸媽應該怎么做? 1、寶寶小時候不要把尿 從小就把尿的寶寶,由于缺乏憋尿的經歷,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,會導致膀胱容量小、憋不住尿,反而容易尿頻、尿床。 因此建議寶寶小的時候,不要給他把尿。 2、耐心等待 一般來說,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,膀胱的功能也會越來越成熟,尿床的現象會隨之減少。 這需要孩子、父母都耐心等待。 3、調整生活方式 晚上睡覺前,不要讓孩子喝太多的水,或進食太多含水量比較豐富的食物,如西瓜、哈密瓜、橘子、梨等。 4、適當的時機進行如廁訓練 研究發現,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,直到4周歲后才學會自己大小便; 相反,那些在2周歲開始訓練的,到3周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。 如廁訓練先從白天開始,晚上可以繼續讓孩子穿著紙尿褲。 如果連續幾天發現紙尿褲里的尿液很少甚至沒有,那么晚上也可以嘗試不給孩子穿紙尿褲了。 5、安撫孩子 告訴孩子,尿床沒什么大不了的,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愧。 如果孩子希望你幫他保守這個秘密,那么我們就要說到做到,不給孩子心理壓力。 6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前面提到,孩子失落、生病或者感到自己不受父母關注時,也可能會引起尿床。 建議爸媽們,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,讓孩子體會到你們的愛,焦慮減少之后,孩子尿床的現象也會隨之減少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孩子尿床,哪種情況需要看醫生? 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及統計手冊 ( DSM-Ⅳ)的診斷標準,兒童5歲以后每周夜間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,并持續3個月,即可診斷為遺尿癥。 如果孩子符合這個特質,且尿床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和心理上的壓力,最好帶上孩子去檢查一下,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—— End—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