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的1歲女童出現了嚴重的血尿,家人趕緊帶著孩子就醫。通過B超檢查,發現女童雙腎多發性結石,左邊輸尿管上端和下端都有石頭塞住 ,雙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腎積水,而且抽血結果顯示腎功能有變化。女孩體內共有9粒結石,其中最大的結石體積居然達到了2厘米。 驚訝之余不免疑惑,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腎結石呢? 原來孩子是早產兒,出生10個月后還沒有長出牙齒,其父母希望孩子“不要輸在起跑線上”,認為孩子缺鈣 ,一直人為添加補鈣保健品。 可憐天下父母心,為孩子著想的舉措反而害了孩子。正由于喂養方式不正確,才導致僅一歲的女童患上腎結石。 世界衛生組織早有倡議:6個月內的寶寶,母乳是最適合他們的食物。除此之外,不必再為他們添加任何的輔食和補鈣品等。 對于腎臟代謝功能還不夠完善的嬰幼兒,正確喂養真的很重要!小編今天就想來說一說,哪些不正確的喂養方式容易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。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 1、不合理人為添加補鈣 如上新聞所述,補鈣這事真的需要問醫生! 6個月內的寶寶,母乳就可以保證攝入足夠的鈣。只要平時注意戶外運動,曬曬太陽就可以了。而且孩子乳牙未長出,可不一定是缺鈣的原因! 2、不按正確方案配比奶粉 沖調的奶粉量及水量必須按罐上指示沖泡。 奶粉濃度過高,幼兒飲用后,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,胃腸消化能力難以負擔,腎臟的排泄能力也難以承受,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。 3、長期用礦泉水沖奶粉 有些家長會覺得礦泉水含有的礦物質更高,可以給寶寶補充礦物質? 專家指出:礦泉水不適合嬰幼兒長期飲用。 正是礦泉水中礦物質含量比較高,長期大量飲用會增加腎臟的負擔,加大患腎結石的風險。寶寶喝了還會出現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表現,阻礙營養物質吸收。 4、經常讓孩子大魚大肉 家長都喜歡讓孩子多吃肉,生怕孩子營養不夠。但不少孩子有偏食的習慣,光吃肉不吃菜。過度大魚大肉,極易加重腸胃負擔,增加腸道對草酸鹽的吸收,也會提高腎結石形成的幾率。 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不落后于人,然而始終該記得:科學喂養才有利寶寶成長,別讓愛成為傷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