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快樂呱呱【媽媽學園】,在這里,你將學習到育兒領域內頂級專家團共同打造的新手媽媽必修課程,掌握破解寶寶營養、睡眠、常見病、早教啟蒙等育兒難題的方法,進階為合格媽媽。 今天來學習知名兒科醫生魚小南的“寶寶黃疸”課程。 新生兒黃疸,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。大約有85%的足月寶寶和絕大多數早產寶寶,都會出現黃疸。 雖然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黃疸,可以逐漸自行消退,對寶寶沒什么危害,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疾病引起的黃疸,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且治療的話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。 然而,多數家長都不了解新生兒黃疸的知識,不清楚該如何應對。有的家長甚至會聽信一些民間的偏方,用喂葡萄糖水的方法,來幫寶寶退黃疸。但這樣的方法對寶寶有害無利。所以,我們有必要上一門新生兒黃疸的課程,學習如何正確應對新生兒黃疸。 大部分為生理性黃疸,會自行消失 新生兒黃疸,通常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,其中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黃疸。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,是因為寶寶還在胎兒期的時候,為了滿足對氧的需求,會產生大量的紅細胞。寶寶出生以后,建立了肺呼吸,血氧濃度會迅速上升,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紅細胞,因此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,在此過程中會產生非常多的膽紅素。但是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尚不成熟,不能及時處理和排泄出這些膽紅素,結果就會導致寶寶出現黃疸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如果是足月寶寶,通常會在出生后2-3天開始出現生理性黃疸,4-5天達到高峰,5-7天開始消退,2周內退完。而早產兒寶寶,黃疸出現和消退的時間,都會相對晚一些,一般會在出生后3-5天開始出現黃疸,5-7天達到高峰,7-9天開始消退,3-4周內退完。 早開奶,充分喂養,有助于黃疸消退 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,可以自行消退。如果家長希望寶寶快點退黃,最好的辦法就是早開奶,充分喂養,每天給寶寶喂8-12次奶,這樣就能增加胃腸蠕動,促進膽紅素從大便排出,幫助退黃。 少部分寶寶會出現病理性黃疸。很多原因會引起病理性黃疸,比如,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,會導致膽紅素生成過多,出現病理性黃疸。而新生兒感染、缺氧、窒息等情況,則會抑制肝酶的活性,使得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,造成血中膽紅素升高,引起黃疸。另外,先天性膽道閉鎖、巨結腸等情況,則會引起膽紅素排出障礙,從而導致黃疸。 雖然病理性的黃疸相對較重,但是通常也可以完全治愈,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光照治療和藥物治療,少數情況可能需要換血治療。如果拖延了治療,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并發癥,危害大腦。因此,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黃疸情況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仔細觀察寶寶黃疸變化,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下情況,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,要馬上就醫: 1、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; 2、黃疸的持續時間長,超過2-4周,而且進行性加重; 3、黃疸消退以后又重新出現; 4、寶寶全身皮膚重度黃染,呈橘皮色; 5、寶寶在黃疸發生后出現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嘔吐、不吃奶等異常表現; 6、寶寶大便色澤變淺呈灰白色,尿色深黃。 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,會經過腸道排出,因此便便才會帶有顏色。如果肝臟、膽道發生問題,比如膽道閉鎖,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,便便就會變白。所以,上面才會提到,觀察到寶寶大便顏色呈灰白色,要警惕是病理性黃疸。 總的來說,新生兒黃疸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,家長不需要太過于擔心,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,平時要注意仔細觀察寶寶的黃疸變化,發現異常及時看醫生。順產媽媽出院比較早,最好咨詢醫生是否需要在寶寶4-5天時到醫院檢查黃疸情況,因為這時通常是膽紅素水平最高的時候。 想了解更多孕育知識,可掃一掃下圖的二維碼,下載“快樂媽咪”APP,參與【媽媽學園】必修課程學習,持證上崗,科學育兒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