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快樂呱呱【媽媽學園】,在這里,你將學習到育兒領域內頂級專家團共同打造的新手媽媽必修課程,掌握破解寶寶營養、睡眠、常見病、早教啟蒙等育兒難題的方法,進階為合格媽媽。 今天來學習澳大利亞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劉遂謙的“寶寶斷奶”課程。 說到斷奶,不少媽媽都有相同的疑問:什么時候斷?怎么斷?要注意什么?總結一下,媽媽們問的無非是斷奶的時機、方法以及怎么避開誤區。 說到斷奶時機,真的沒有固定的時間節點。美國、澳洲等發達國家建議母乳喂養到至少1歲或以上,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母乳喂養到2歲或以上,可見什么時候斷奶,是由你和寶寶的實際情況決定的。其實你可能都不用操心這個問題,因為有些寶寶會自然離乳。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添加輔食以后,寶寶慢慢喜歡上其他食物,就可能不愛吃母乳了,從而實現自然離乳。這當然是最好的,說明寶寶很享受這個過程,媽媽也不會有過多的心理負擔。 和斷奶時機一樣,斷奶方法的選擇也是因人而異的,但有些基本的原則卻是共通的。 ①選擇合適契機 給寶寶斷奶,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契機。有的媽媽可能會覺得寶寶半歲就是合適的契機,因為這時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,而媽媽也準備重返職場,斷奶剛剛好。但其實如果媽媽奶水充足,寶寶也愿意吃,建議繼續哺乳。當寶寶對母乳沒有營養上的需求,也沒有情感上的依賴時,才是合適的斷奶契機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但同時,媽媽也要知道不合適的斷奶契機。比如寶寶長牙期、過敏或生病時,都不建議斷奶。因為寶寶如果不舒服,胃口可能變差,導致營養跟不上,這時還是要靠母乳來維持營養。另外,如果寶寶活動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,也不建議斷奶,最好等TA適應新環境后再說,比如搬了家或剛剛入園等。 ②做好心理建設 寶寶從吃第一口母乳起,就對母乳有著深厚而獨特的記憶。對TA來說,母乳不僅是食物,更是TA和媽媽之間的親密紐帶,猝不及防地斷奶會讓TA失去安全感,哭鬧不止。所以,提前給TA做好心理建設很重要。比如給TA更多的擁抱、撫摸和親吻,讓TA獲得安慰和寄托,減少對母乳的依賴,從而逐漸接受斷奶的過程。 對媽媽來說,心理建設同樣不能少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給寶寶斷奶時,媽媽多少會感到不舍和失落。其實,你不妨換個角度想想,斷奶不代表你們之間的疏遠,你還是可以陪TA玩,陪TA成長。更重要的是,這是TA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必然過程,從依賴子宮生存、到依賴母乳補充營養、再到現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瓜熟蒂落”。可以說,斷奶代表著寶寶向獨立成長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,它的意義不亞于滿月、半歲、學會走路等,你應該為TA驕傲才對。不妨把這種情感記錄下來,作為寶寶成長的見證。 圖片來源:@視覺中國 ③做好營養銜接 有了合適的契機和心理的鋪墊,斷奶的過程會相對順暢一些,這時重點是保證營養跟得上,因此要做好營養銜接。7-12 個月斷奶的寶寶,可以添加輔食和配方奶來調整營養;1歲以后斷奶的寶寶,飲食模式跟成人差不多了,在保證一日三餐的基礎上,每天攝入500ml的奶類制品就可以了,配方奶、純牛奶、酸奶、奶酪等都可以。 按照以上三大原則來做,可以降低斷奶時出錯的概率,但要避免粗暴式斷奶,以免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。 首先不能做的是在乳房上涂清涼油、黃連水等東西來斷奶。這不僅會傷害寶寶的口腔粘膜,而且會讓TA心生恐懼和不安,甚至養成吮手指、啃被角等異常行為。 其次,不要反復拖延。如果決定了要斷奶,最好能夠一直堅持下去,反反復復,只會拖延斷奶的時間,讓“短痛”變成“長痛”,對寶寶來說更不好。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不能急躁。斷奶短則幾天,長則數月,斷得太急,媽媽和寶寶都沒有做好準備,身心會更煎熬。 當然,如果暫時沒辦法斷奶成功也不用太焦慮,耐心地等待和調整,等寶寶的吮吸需求消失,斷奶只是遲早的事。 想了解更多孕育知識,可掃一掃下圖的二維碼,下載“快樂媽咪”APP,參與【媽媽學園】必修課程學習,持證上崗,科學育兒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