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新生寶寶都會出現過敏現象,比如對牛奶或某種輔食過敏,使用某種尿布過敏等。寶寶的過敏狀況有輕有重,有時不容易分辨。實際上,當寶寶出現疑似過敏現象時,爸爸媽媽就要留意觀察,及時就醫確認是否是過敏。因為過敏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,可能會損傷寶寶的器官,而且會越來越嚴重,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,危機寶寶的生命。留心觀察,科學喂養,才能讓寶寶遠離過敏原,安全快樂地成長。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 寶寶是否過敏?觀察判斷要及時 剛出生的寶寶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,到底是不是有過敏現象,需要爸爸媽媽留心觀察,以高度的警惕心進行判斷。疑似過敏的寶寶日常有如下表現: 日常1:經常打噴嚏、流鼻涕,或經常有鼻癢鼻塞的情況出現,時常摳鼻子或揉眼睛。這可能是過敏引起的循環系統反應。 日常2:貌似脾氣極大,哭鬧后眉毛都紅了;寶寶脾氣暴躁易怒,夜間經常啼哭,出現驚厥等,體重減輕或增長過慢。這可能是過敏引起的神經系統反應。 日常3:濕疹!這可說是寶寶的常見皮膚病,而過敏是重要的致病原因。皮膚過敏表現也非常明顯,比如寶寶皮膚干燥瘙癢,或者出現紅暈紅斑、蕁麻疹等。 如果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如上癥狀,爸爸媽媽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過敏,最好及時去看醫生,通過檢查進行確認和治療。尤其是如果有家族過敏遺傳史,爸爸媽媽更要高度警惕。 如何預防寶寶過敏?科學喂養很重要 許多爸爸媽媽都有常識,諸如花粉、寵物、油漆涂料等物質,往往是生活中常見的過敏原,要讓寶寶遠離它們。外在的環境一目了然,但是,食物比較難以準確辨別。而對于新生寶寶來說,最早出現的恰恰就是食物過面。而且隨著月齡的增長,接觸的食物越來越豐富,可能會對其他食物過敏。這就需要爸爸媽媽科學選擇食材,逐漸辨識過敏原。 堅持母乳喂養是預防過敏的最好方法。純母乳喂養的寶寶,出現過敏(濕疹)的相對比較少。因為母乳中的蛋白質對寶寶來說是同種蛋白,導致寶寶過敏的可能性比較低。同時,母乳能夠促進雙歧桿菌、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,有助于寶寶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,獲得良好的免疫系統,這些都能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。1歲以下的寶寶最好采用母乳喂養,尤其是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,醫生會建議純母乳喂養,而且最好堅持10-12個月。 添加輔食要“步步為營”。許多媽媽都非常重視寶寶的輔食,幾乎成為了營養專家。諸如輔食添加的原則“從一種到多種、由少到多、由細到粗、由稀到稠”,媽媽們耳熟能詳。這個過程中,媽媽要小心嘗試,留意分辨過敏原。一般來說,寶寶添加輔食以米粉為首選食物,其次是蔬菜、水果,最后再嘗試肉、魚、蛋等食物。要選擇寶寶易于消化又不容易過敏的食物,一些糖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、豆類和海產品等,比較容易是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。爸爸媽媽不要過早給寶寶吃這些,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,逐漸增加種類和數量。每次可以嘗試一種新的食材,而且添加的量要少,這有利于及時發現和判斷寶寶是否對新食物過敏。 在日常飲食中,爸爸媽媽注意回避已經確認的過敏食物即可,其他食物則不要過分忌口。讓寶寶獲得均衡營養不挑食,再輔以適當的鍛煉,才更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