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寶寶出現出汗多、容易驚醒、枕禿或者出牙晚的情況時,爸媽總是會懷疑,孩子是不是缺鈣了。 實際上,寶寶是最不容易缺鈣的人群,一般只要保證孩子每天的奶量和足夠的維生素D,就不會存在缺鈣的問題。 寶寶更容易缺的是鐵!而很多的家長卻沒有重視這一方面。 1歲4個月的歡歡,媽媽發現她最近一段時間總是不愛吃飯,而且常常感冒,到醫院檢查,才發現寶寶體內竟然嚴重缺鐵,是缺鐵性貧血。 圖片來源:太平洋親子網 3歲以內寶寶容易缺鐵,1歲最常見 這是因為寶寶出生6個月后,從母體中得到的鐵就基本消耗完了。同時,從出生到1歲,寶寶的生長發育最快,血容量增加也快,對鐵的需要量也多。 因此,寶寶如果沒有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,就很容易缺鐵,會導致貧血。 下面這三種情況容易造成缺鐵: 1.飲食中缺乏鐵。寶寶鐵的最好來源是肉類食物,有些寶寶到7、8個月了還沒有添加肉類食物,就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。而大一點的孩子,如果存在挑食的情況,比如喜歡吃菜,不喜歡吃肉,也可能出現缺鐵的情況。 2.寶寶生病期間,比如慢性腹瀉的時候,寶寶體內的很多營養都通過腸道丟失了,也會容易缺鐵。 3.如果寶寶是早產兒、雙胎,或者母親有貧血,那么寶寶先天儲存的鐵就會不足。 鐵為什么對寶寶這么重要? 缺鐵會對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,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 鐵是血色素的主要成分,在血液中負責攜帶氧氣供應全身細胞以及器官組織,能帶給寶寶紅潤的肌膚、健康的免疫系統,預防貧血的發生。同時,鐵還在寶寶的大腦和神經里擔當著重要角色,讓寶寶擁有正常的行為、穩定的情愫、集中的注意力和較好的學習能力。 寶寶的大腦對鐵濃度的輕微較少非常敏感,往往在診斷出貧血前,就已經影響到了寶寶的大腦發育。這主要體現在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,寶寶的動力不夠,從而在整體水平上智力表現不佳。而且,即使是通過補鐵等一系列的治療,寶寶缺鐵性貧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,但對寶寶智力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。因此,及時合理地給寶寶補充鐵,非常重要,是預防寶寶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關鍵! 寶寶到底怎么合理補鐵? 動物性食物含鐵吸收率高,維生素C是鐵的好搭檔 1)葷素搭配 寶寶6個月以后,就要及時合理地添加富含鐵的食物。 鐵質可以分為血紅素鐵(紅肉和魚類等動物性食物中含有的)和非血紅素鐵(蔬菜、海藻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),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比較高。 富含鐵的食物有: ◆ 肝、腎、血等動物內臟,含鐵豐富,而且吸收率高。 ◆ 其次為瘦肉、蛋黃、水產品,如魚、蝦等動物性食物。 ◆ 植物性食物中,深綠色蔬菜,比如油菜、莧菜、芥菜、菠菜,以及紫菜、海帶、黃豆、黑豆、豆腐、紅棗、黑木耳等含鐵量高,但吸收率沒有上述動物性食物高。 另外,含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促進鐵的吸收,所以寶寶的飲食要葷素搭配,媽媽要注意給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,比如,番石榴、獼猴桃、橙子、西柚、哈密瓜、木瓜、紅柿子椒、青椒、西蘭花、西紅柿、芥藍等。 2)菠菜、紅棗、蛋黃并不是補鐵的最佳食物 菠菜、紅棗補鐵應該是深入人心的說法了,但實際上并不是補鐵的最佳食物。鐵的良好來源主要為動物肝臟、動物全血和肉類等。植物性食物,比如菠菜、紅棗等,雖然含鐵高,但吸收率較低,并不能做為補鐵的首選。蛋黃雖然營養豐富,但含鐵并不算高,再加上鐵的吸收率也不如肉類,并不是寶寶補鐵的首選輔食。 另外,要提醒的是,雖然給寶寶補鐵很重要,但也不是越多越好,爸媽不要給孩子過量補充,平時注意飲食均衡即可。 缺鐵性貧血信號 醫生提示,如果寶寶食欲不好,不愛吃飯,同時面色蒼白,經常生病,那么就要警惕,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的癥狀。 寶寶體內缺鐵時,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,但在寶寶貧血之前已經影響到了寶寶健康。 貧血的表現主要有: ◆ 皮膚黏膜蒼白,主要表現為面部,尤其是口唇,另外還有甲床部分。 ◆ 乏力,不愛活動,或者運動的時候容易上不來氣。這是因為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元素,如果孩子缺鐵,就會引起寶寶血紅蛋白合成不足,從而造成攜帶氧的能力不足,運動時就可能耐受不良,跑兩步就要休息一下。 ◆ 大一點的寶寶會說自己頭暈、眼前發黑、耳鳴等。 ◆ 當缺鐵程度逐漸加深,還會出現食欲不振、厭食、免疫力下降(容易發生各種感染,比如感冒,并且反反復復,很長時間都不能好)、認知發育落后和行為異常改變等,如果治療不及時,最終會影響到寶寶的智力。 所以說,及時合理地給寶寶添加輔食,真的很重要,快轉給其他爸媽也看看吧! |